主页 > 公告 → 每次电话铃声响起就可能奔赴一场生命急救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页面
每次电话铃声响起就可能奔赴一场生命急救
 发布人:最新更新        发布日期:2023-05-09 08:41
  每次電話鈴聲響起 就可能奔赴一場生命急救」
  
  1997年出世的鄧曼莉,2018年6月從深圳作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畢業,進入深圳市急救中心作業,成為一名120調度員。有醫學布景是深圳市急救中心120調度員招聘的要求之一,在深職院的肄業閱歷,也讓鄧曼莉更快適應了這份與自己的才能特長相適應,且有利於自身開展的作業。
  
  4月7日8時51分,深圳市急救中心120調度員鄧曼莉和平常相同,聽到電話鈴聲,拿起了電話。未承想,一通電話,挽救了兩條生命,一個家庭。和以往的求助電話不同,這次她遇到了孕媽媽急產。怎麽辦?校園所承受的教育以及多年在職場上的嚴格訓練,讓她非常淡定地開啟了十幾分鐘的「電話接生」。
  
  電話這端的市民康先生,也閱歷了人生中最觸目驚心的十幾分鐘。受過急救訓練的他,在鄧曼莉的輔導下,穩住心態,成功替妻子接生。孩子出來後沒有呼吸,他又在深圳120調度員輔導下做了心肺復蘇,孩子轉危為安。
  
  康先生在承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明,「以前認為120僅僅接電話,幫助派個車,但是在聽120調度員電話輔導的過程中,她如同就在現場相同看著我一步步在做似的,讓我更堅定地信任她的專業性,更果斷地遵從她的輔導去做。」
  
  當日8時51分,深圳120調度員鄧曼莉接到康先生的求助電話,稱他太太二胎,4月11日的預產期,但立刻要生了。鄧曼莉詢問好地址,就近派出救助車,並當即進入產科MPDS輔導模式,輔導康先生接生。
  
  8時57分,康先生看到寶寶的頭出來了,隨即更危急的新情況呈現了,孩子出世全身黑紫,沒有呼吸,鄧曼莉輔導康先生給孩子做心肺復蘇。「12345——12345——」急救在繼續,「你做得很好,這樣做對寶寶有優點,請繼續這樣做,不要拋棄,一向做到醫護人員來接手。」
  
  9時02分,救助車抵達小區門口。「12345——12345——」此刻,康先生在鄧曼莉輔導下,急救仍在繼續……9時04分,電話那頭傳來喜訊,寶寶「哇哇哇」哭聲響起,此刻醫護人員也趕到。醫護人員敏捷接手,然後把產婦、孩子送去醫院救治。
  
  10時25分,一切平穩下來的康先生再次致電120,反饋妻子和孩子經入院查看均安全,特別感謝120調度員的輔導,說要來深圳市急救中心當面表明感謝。
  
  120調度員不是接線員,輔導市民急救也是他們的職責地點。很多人認為120調度員僅僅接聽電話,幫助派救助車。對此鄧曼莉表明,「咱們不是接線員。」鄧曼莉說,「黃金救援只需那幾分鐘,咱們不只僅是接一個電話,每次電話鈴聲響起時,就可能要奔赴一場生命急救,要永遠保持敬畏之心,盡力仔細做好自己的作業。」
  
  「我現在很酷愛自己的作業,這份作業讓我很有成就感,讓我感覺到是真的在幫助市民朋友們。盡管崗位是平凡的,但只需仔細做事,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鄧曼莉說。
  
  實際上,120急救中心調度員在作業過程中,不只要了解具體的流程,掌握必定的醫療常識,還要具有豐富的地理常識,以及很強的心思調控才能。
  
  02急救系統深圳任何一個120調度員 都可以輔導市民現場急救鄧曼莉介紹,做120調度員已有5年,平常作業都是三班倒,大家上班時,得輪番上廁所和吃飯,以保證有足夠多的人接聽電話。
  
  「其實平常做這份作業壓力很大,由於接到120電話,到救助車抵達還有一段時間,這時咱們會問一些患者的情況,但他們就容易訴苦,有的會破口大罵,有的會直接掛電話,跟他們解釋也不聽。」
  
  盡管大學學了護理專業,但鄧曼莉從未接生過孩子。當天接到康先生的急救電話後,她便是打開了MPDS(醫療優先分級調派系統),在一邊調派車輛的一起,依據系統的提示,一步步輔導康先生進行接生、急救。當然這也需求電話另一端市民的配合。
  
  「深圳任何一個120調度員都可以輔導市民現場急救。」鄧曼莉表明,當天如果接起康先生電話的是其他調度員,也可以經過電話輔導康先生接生、搶救,由於所有120調度員都閱歷了嚴格的作業訓練,都會運用MPDS(醫療優先分級調派系統)。
  
  南都記者了解到,MPDS是由美國緊急調派研究院開發的一套用於院前急救的調派系統,運用MPDS最大的優勢,是調度員在派出急救車的一起經過電話輔導病患或身邊人進行自救互救,填補了呼救後急救車抵達前的黃金急救空當期,將搶救病患的戰線提前到呼救120電話後,實現急救前移。
  
  深圳120調度員都是一個個深圳「活地圖」,可以精確調派全市120救助車。日常作業之余,搭檔們還會一同去深圳各個路口踩點,了解地勢,好方便輔導救助車抵達現場。
  
  在深圳,市民助力搶救生命並不鮮見。一座城市與心臟驟停競速離不開越來越完善的AED布局、熱心市民敢於出手急救,以及為老百姓生命保駕護航的醫療急救系統。可以說,康先生是所有撥打120電話的人當中的優異代表。他在電話裏沒有抱怨,沒有大聲嚷嚷,保持了冷靜,仔細遵從120調度員的輔導,並成功為妻子接生,搶救了新生兒,這和他承受過急救訓練有很大聯系。缺了其間任何一環,孩子都不會這麽順利出生。
  
  和康先生相同,在深圳承受急救訓練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被救活了。
  
  2019年12月21日,深圳網球中心球場,市民李先生打網球時突然倒地,心臟驟停;2020年12月14日,同一天內,深圳龍崗區、福田區相繼有人突然倒地,心臟驟停;2022年10月26日,深圳灣體育中心羽毛球館,市民肖女士打羽毛球時突然暈倒在地,心臟驟停……為了讓市民更放心地出手急救,深圳經過立法保證市民急救,於2018年10月1日出臺《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創新性地提出了「現場緊急救助免責」的規則,給予施救者最切實的法律保證。2021年修訂的《民法典》第184條也清晰——「因自願施行緊急救助行為形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當民事責任。」
  
  與此一起,市急救中心繼續開展急救常識與急救技能普及訓練,讓更多市民免費學急救常識。到2022年12月,全市累計訓練651240人次,市民急救常識與技能普及率超3%,高於國內平均水平(1%),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會急救。現在,針對市民的免費初級救助員訓練也正在進行中。
  
  作為一名調度員,鄧曼莉在危急時間電話輔導市民,進行孩子接生及搶救非常鎮定自若,一起體現了自身的專業素質。這與校園、作業單位對她的培育及自身的盡力是分不開的。
  
  03作業培育作業教育培育專業人才「延續」接起那通連接生命的電話「作為培育她的校園,咱們想說,鄧曼莉同學太棒啦!」
  
  深圳作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主任韓祺說,校園領導及老師對鄧曼莉同學的優異表現非常欣賞和驕傲。鄧曼莉地點的深職院護理專業,從學生入學階段即開端從常識、才能、素質、崗位等不同維度,將人才培育內容進行歸納融通,讓學生前期觸摸臨床、前期認識作業、前期進入護理人物,並一起浸透「醫者仁心」的人文素養。
  
  深圳市急救中心從2017年開端招收深職院護理專業優異畢業生,2023年2月份深圳急救中心在深職院舉辦了初級救助員訓練,共21人參與訓練並獲得初級救助員證。後續深圳市急救中心將在深職院醫護學院設立訓練基地。作業教育與經濟社會開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開展、增進公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作業教育與區域工業共生共長,為改革開放和地方經濟社會開展供給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020年12月1日,教育部、廣東省政府聯合印發《教育部 廣東省公民政府關於推進深圳作業教育高端開展 爭創國際一流的施行意見》,就清晰指出深圳作業教育開展對助推這座城市開展的重要意義。
  
  「作業教育的生命力就在於服務工業開展。」此前,深圳作業技術學院校長許建領在承受媒體采訪時表明,作業院校辦得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工業好,工業好也會帶動作業教育的開展,兩者是相得益彰的聯系。
  
  具體看該校護理專業學生就業與開展情況,韓祺介紹,現在深職院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出路主要集中在深圳市歸納及專科二、三級醫院,部分學生回到生源地點地就業。該專業每年畢業生在深圳的就業率超越96%,三級醫院就業率超越50%。「咱們也非常歡迎男生報讀護理專業,就業遠景非常廣闊。」韓祺提到,期望更多學子報讀護理專業,該專業招生不受文理科和性別的限製,需求學生耐心、細致和有奉獻精神。
  
  作業教育給不同職業運送人才的一起,也為職業的開展供給源源不斷的動力。有才有所長的作業技術人才為深圳急救事業的高質量開展註入了新鮮力量。
  
  有人說,120急救中心的作業很嚴重,有不可預知的緊急狀況,這裏的作業很繁瑣、吃飯不定點、假期最繁忙——可正是由於他們知道這些無助的求援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才一次又一次選擇果斷接起那通連接生命的電話。